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金年会|金字招牌|官网首页·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金年会|金字招牌|官网首页·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百度网盘】面对面

来源:金年会|金字招牌|官网首页  更新时间:2024-09-17 03:54:57

 

8月17日晚,面对面苏州芭蕾舞团新作《小夜曲-春之祭》登陆江苏大剧院,面对面这是面对面国际芭蕾大师谭元元出任该团艺术总监后,首次携作品来南京。面对面

今年2月,面对面谭元元挥别旧金山芭蕾舞团,面对面百度网盘结束了29年的面对面舞者生涯,华丽转身,面对面担任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一职。面对面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时,面对面聊及身份转变带来的面对面挑战,谭元元倒是面对面不慌,在她看来,面对面说到底,面对面还是面对面在“解决问题”——作为舞者,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作为艺术总监,则要解决团里的问题。而解决问题,本来就是人生主线。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拍摄 | 陈金刚

剪辑 | 黄娴

舞者谭元元

苏州芭蕾舞团的演员,年纪最小的不到18岁,最大的35岁,看着他们,谭元元不由地会想起当年的自己。

16岁代表中国摘下第5届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金奖,17岁拿到斯图加特芭蕾舞学校奖学金留学德国,次年成为旧金山芭蕾舞团独舞演员,不到20岁跃升为舞团首席,一直跳至今年2月。谭元元一年一个台阶的天眼查路上,注定交织着汗水与泪水。

加入旧金山芭蕾舞团时,18岁的谭元元是舞团里最年轻的独舞演员,这让有些老外同行不服气。无法想象初来乍到又语言不通的她,是凭借怎样的毅力坚持下来的。她说,孤独和压力之下,在排练厅和舞台上付出更多汗水,才是解决之道。

在谭元元看来,芭蕾艺术残酷而美丽,没有捷径,唯有“练”,演员需要自律、刻苦、坚韧,“如果在练功房做到了百分百投入,把每一个动作都练到位,那上台时就会是自信的。真的,舞台上不会掉馅饼,如果偷懒,一定不会成功。”

进舞团三个月后,一场演出,主要演员受伤,无法登台。谭元元在演出前一天临危受命,虎扑她要在一夜之间学会巴兰钦的《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看录像学习时,谭元元才发现,这部作品的节奏、速度都非常难,她看了一遍又一遍,啃下每一个动作。在第二天的舞台上,她证明了自己,从此在海外芭蕾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两年后,谭元元成为旧金山芭蕾舞团当时最年轻的首席舞者,也是第一位华人首席舞者。

在旧金山芭蕾舞团的29年里,谭元元出演了《吉赛尔》《奥罗拉》《天鹅湖》《小美人鱼》等百部作品,成为舞团担任首席舞者时间最久的演员。2018年4月9日,她还荣获“旧金山最高艺术荣誉”——“旧金山市长艺术奖”,这一天也被命名为旧金山市的“谭元元日”。

今年2月14日,谭元元举行最后一场演出,以此正式告别旧金山芭蕾舞团,这一天也是她48岁的生日。消息传出后,售票系统因人数超载而一度崩溃。

回忆当晚,谭元元说,谢幕长达15分钟,观众一直在欢呼和鼓掌,她缓步走到舞台中央,感动之外,心里满满的踏实和欣慰,“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还能得到大家认可,这就很好,我在这里画了一个句号。”

随后,她并没有做太多休整,便回国加盟苏州芭蕾舞团。消息出来后,媒体以“芭蕾女王”称呼她,谭元元笑说,年轻时她被称为“芭蕾公主”。不过,在感谢大家肯定的同时,她也希望不被标签,“做一个纯粹的舞者,真的很开心”。

苏州芭蕾舞团里有些年轻演员看到她会紧张发抖,因为她是艺术总监,也是遥不可及的偶像。谭元元云淡风轻地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别人的偶像,我对他们的要求确实比较高。不过,他们应该发现,他们也获得了肉眼可见的成长。”

还期待出现在舞台上吗?谭元元说她不知道,“看缘分。在我心目中,舞台永远是最神圣的地方。不是每个舞者都能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的,我已经非常感恩了,身体条件允许自己跳到今年2月。因为尊重舞台,所以我会非常谨慎地去决定我是否还出现在舞台上。”

艺术总监谭元元

转型幕后,对谭元元来说,相当于给自己的芭蕾艺术生涯画了一个新的破折号。

艺术总监这个身份,让她思考,“我能给苏州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带来些什么?我能给舞团做一些什么作品?”

问及她的总监风格是严厉型还是温和型时,她正色表示,指导大家动作时,她会毫不留情,因为演员们练功必须刻苦,动作必须正确,必须形成肌肉记忆。

同时她也感慨道,现在的舞者真的很幸福,想看大师的演出视频,动动手指就能搜到,在网上可以看遍所有经典作品,不像她那会,只能去图书馆借卡带,还不给多放,怕卡带的粉给磨没了。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她认为,舞者们应该珍惜机会,包括有机会去跳国外大师的作品。因此,她一上任就着手启动引进“美国芭蕾之父”乔治·巴兰钦的《小夜曲》,加上苏州芭蕾舞团2020年引进的美国编舞大师格伦·泰特利的《春之祭》,就有了这次来南京演出的《小夜曲-春之祭》。

作为一部无情节交响芭蕾,《小夜曲》的名字取自柴可夫斯基的《C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舞蹈界公认的音乐与舞蹈高度相融的经典之作,首演于1934年,巴兰钦用前卫创作观念为芭蕾开辟了崭新发展思路。

谭元元19岁开始跳《小夜曲》,跟多个院团合作过多个版本,“《小夜曲》节奏变换很快,舞蹈动作必须灵活干净,还要求演员对音乐感觉敏锐。”在她看来,巴兰钦的作品不仅给观众带来了高品质艺术享受,也能提升青年演员们的舞蹈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谭元元写信给巴兰钦基金会,介绍了自己,细数自己跳过的二十几部巴兰钦作品。基金会回信说,“我们当然知道您是谁,但仍要按授权规矩,一步一步来”。当舞团材料、舞者视频都通过对方审核后,终于得到了许可授权,基金会派出了专门教授巴兰钦作品的指导老师,还寄来厚厚一本服装指南。“这本指南里面是每一套服装颜色、细节、面料的展示,全要按照原版来,这本指南还规定一星期后必须寄回去。”谭元元说,“芭蕾是追求极致的艺术,一丝一毫都不能差。”

毋庸置疑,《小夜曲-春之祭》这场演出呈现了芭蕾艺术的多元化,《小夜曲》突出女性舞者的唯美浪漫,《春之祭》呈现男性舞者的原始狂野,将它们“合二为一”呈现,浪漫柔情与狂野激昂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为观众带来极具冲击力的视听感受,而舞者则面临着很大挑战,脑子里要有一个开关,迅速切换肌肉和神经的状态。

谭元元希望能让苏州芭蕾舞团的年轻演员在多元的世界芭蕾经典中成长,因为她自己就是这样,靠一部又一部好作品,一个又一个好角色成长起来的。让她欣慰的是,通过《小夜曲-春之祭》的排演,团里年轻舞者的身体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苏州芭蕾舞团目前只有不到50个演员,跳一部大剧目刚刚够用,而一旦有人受伤、生病,就要进行调整,这很考验艺术总监的协调能力。“其实碰到突发情况,着急也没用,第一解决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第三还是解决问题。”她坦言,自己当舞者这么久,依然会出现上场前的怯场,以及有些剧目不适合自己但一定要跳这些问题,都需要自己疏导化解。如今就是解决团里的问题,一样费脑。

而在原创作品方面,谭元元向来喜欢挑战,也一直在尝试艺术的跨界和融合。2021年7月推出舞蹈音乐剧场《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美术馆奇幻夜》,融合了音乐、戏曲、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2022年11月,舞剧《白蛇》登台上海大剧院,谭元元担任艺术总监,一支由海外华人舞蹈家和国内青年舞者组成的团队共同演绎古老传说,舞剧《白蛇》2.0近期也宣布将于2025年2-3月升级呈现。

作为艺术总监,要给苏州芭蕾舞团带来什么样的原创作品?谭元元初步设想是编创出中国题材的芭蕾作品,“中国有很多神话故事,祖上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精髓,我想通过芭蕾向世界传递东方美学”。至于在这方面有什么野心?谭元元直言“谈不上”,她想,让中国芭蕾最大化地被世界认识,就必须是有中国东方美学色彩的芭蕾作品。

她很笃定,因为一切都在进行中,或许两年后就会有所呈现。

【快问快答】

K=孔小平

T=谭元元

K:您现在还每天练功吗?

T:基本上,一星期会练两到三次,主要是芭蕾的基本功,来保持肌肉弹性和记忆力,相当于我去健身房了。

K:告别演出当晚,旧金山市政厅为您点亮了紫色灯光,为什么是紫色?

T:对,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紫色。

K:您也曾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芭蕾比赛?

T:对,当时也是在巴黎,中国队大概是6名选手,上海有两位,其中包括我。我拿的是少年组女子金奖。

K:苏州芭蕾舞团的女舞者,严格控糖,奶茶都不能喝。您跳芭蕾时,也严格规定饮食吗?

T:那会不像现在满大街的奶茶店,我那会最奢侈的就是在冰水里加一点糖精。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太棒了,冰凉凉的,甜甜的。

K:您做舞者时每天都在排练厅和舞台,现在退居幕后,会不会补偿自己做一些之前想做而没时间做的?

T:其实现在我依然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从早到晚都在剧院里,而且我的日程安排已经到明年了。

K:那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没走上芭蕾的路,现在会在做什么?

T:估计像我父亲希望的那样,当医生,或者像他一样做工程师,也有可能是律师。如果按照我自己的喜好,可能会做设计,比如服装、建筑这些,我比较喜欢有创意的工作。

(本文照片和排练视频素材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