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金年会|金字招牌|官网首页·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金年会|金字招牌|官网首页·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虎扑】戏曲现代戏创排是检验继承与创新能力的“试金石”

来源:金年会|金字招牌|官网首页  更新时间:2024-09-20 00:22:35

 

  关于戏曲现代戏的试金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戏曲现代戏创新当代戏曲人讨论与热议的话题。戏曲艺术从观念到形态的排检现代化理念融入,是验继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从今天的承创现实情况来看,传统剧目的试金石虎扑演出,许多时候依旧保持着热度,戏曲现代戏创新但实质上传统剧目越来越多地附着在现代观念的排检包围之下,从场地条件到演出环境,验继从客观物质环境到人文氛围,承创都被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试金石影响力“包裹着”。当然,戏曲现代戏创新对戏曲艺术而言,排检传统剧目与现代剧目并不是验继一个矛盾的对立体。尽管在表现形态与题材上,承创传统剧目与现代剧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式,但两者之间的戏曲本质是相同的,因为他们的底层逻辑都是建立在“唱念做打”方式与“四功五法”的表现手段之上。

  这样一种本质上的相同,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关系,b站外延的表现形态不同,影响不了本质文化属性相同。传统戏曲剧目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承载体,有必要保持其文化基因,也具有诸多从历史文化角度带来的审美价值,许多时候还是检验一位戏曲演员基本功的载体,同时,传统剧目还是一种戏曲创新和发展的基本养料库。当然,传统剧目自身也是一种需要与时代同步的舞台艺术,尽管其中有诸多原因交汇,让戏曲艺术在传统与现代这个问题上变得有些复杂,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与观点。与此同时,现代戏曲的创作与演出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由一些剧目在继承与转化方式上、在新与旧对应比例上不和谐所致。例如,在一些创作中,文心一言有一种盲目地“弃传统”以“求新”的做法,这种在创新路上头脑发热般地一味丢弃传统而单凭主观意愿去力图创新方式,是一种徒劳的努力。因为它违背了戏曲原则,没有充分理解好传统与现代关系,不熟知戏曲艺术的本质属性,这样就必然导致出现一些显得不伦不类的“莫名形态”剧目。这是我们应该警觉的创作心态与行为。

  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戏曲艺术领域而言,如何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具体的创排中有效操作,是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的。传统文化这个概念的内涵实在是太过于广泛了,形态多元,涵盖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有关,所以在具体的实施当中,存在着诸多的做法,以“转化”的方式和原则来“以旧促新”是符合戏曲艺术发展理念的。在此过程中合理且理性地分析与建构一种新的表达模式,会发现与传统与现代两个观念并不矛盾。

  传统不惧现代,现代不弃传统。我们必须认识到戏曲的传统积淀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创新资源。应该充分认识与尊重戏曲的传统积淀,并把这样的积淀精华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代表达,这是对得起传统、符合现代需求、遵循戏曲文化发展规律之举,有何不可为呢?

  新不厌旧,旧寻更新。从风格到气质上,从内容题材到呈现样式上,戏曲的传统与现代剧目是一种模式的两种不同表达,我们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时常处于混淆与自我纠结状态。相对于传统剧目的历史悠久、完整与丰富,年轻的现代戏曲剧目在一些地方是比较稚嫩的。但现代戏曲的发展又是时代之需,我们要重视它。回顾以往,多年来戏曲人一直在孜孜以求的,就是在探索从传统戏曲剧目样式到现代剧目样式的新方法,而且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剧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其中也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所存的不足并不是“不可弥补”的。必须弄清楚,这样的不足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修改与避免不足,这些是很有必要商议的。

  2023年在成都举行的“中国京剧艺术节”期间,笔者从观看的剧目和参加的几次研讨中,对戏曲现代戏目前创作上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有了直观感受,也在研讨中提出过现代戏曲创作上需注意的“三个维度”建议。在此简单表述一下:

  其一:京剧艺术的现代化,不能脱离京剧艺术生存的底层逻辑来空谈形式,也不能照搬西方戏剧理论。尽管现代戏剧理论可以成为现代戏曲创作的养分,但对于如何或者说以什么样的思路与方法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现代表达转化显得更为重要。现代戏曲的创新从文本开始就离不开对内容呈现的“唱念做打”布局,也必须围绕着“四功五法”来谈呈现,把握好其基础性结构就成功了第一步。有了这样的横平竖直之规矩,在戏曲元素形式上做到了“守正”,方可在发展路上建构“创新”。这是有规则的戏曲艺术创作之道。不论传统戏或者新编现代戏,在这种遵守与践行戏曲艺术规则尺度上并没有差异。不“守正”何以“创新”,无“规矩”何得“方圆”。

  其二:辨析和借鉴历史经验与教训。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从20世纪初开始,戏曲艺术家们就热衷于遵循传统戏技法尝试着用新的观念编创新作品。尽管内容上大多数还是偏向古典题材,但力求在剧目创新与样式上突破、以带来更多的新剧目满足观众需求的愿望值得肯定。虽然从客观来看成功的作品不多,但给后来人创作现代剧目提供了许多谨慎启示,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

  严格意义上讲,以京剧为代表的现代戏创作的突飞猛进,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诸多好剧目与好唱段从艺术性角度给现代戏的创排发展带来了底气。新排大戏包括《白毛女》《箭杆河边》《黛诺》《智取威虎山》《柯山红日》《革命自有后来人》等。当时的一些现代戏小戏创作也是繁盛的,仅上海地区就有《审椅子》《送肥记》《津江渡》《柜台》等小戏出现,而且还被各地剧团广泛搬演。

  事实证明了这样的倡导与探索,为戏曲艺术服务于时代提供了经验,也证明了戏曲现代戏创排与演出是符合时代之需的。如何让用惯了的、也被看惯了的戏曲表现程式,在面对新时代审美诉求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表现手法,是今天戏曲人要深思并努力创新的。

  其三:每一出现代戏曲剧目的创排都是一种探索和积累,也在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观念的更新,带来戏曲现代戏从剧本结构的“戏曲化”成熟,到导演对演出结构与戏曲形态等综合性观念的意识增强,以及舞台美术的科技创新元素融入,乃至演员在表演观念上的变化提升。所以现代戏的创排对于每一个剧团而言,都对戏曲的时代性表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很多戏曲现代戏角色在剧目里呈现出更鲜明的现代个性气质,不太注重行当特征的类型化表现。但这样带来的弱化行当特征而强化角色职业特征的新型表现方式,让许多戏曲演员在演出现代戏角色中很难适应、不易把握。现代戏所必须表现出的现代社会诸多职业特质,既与故事情节有关,更与人物创作有关,也与传统戏中角色行当类型化有关。类似这样的问题,体现了演员对剧中人物表现方式的理解、重塑,也是传统技法怎样转化为现代表现手法的难点,值得深入研究。

  当然,在现代戏的创作与排练演出过程中,需要编、导、演综合考虑,这个创作群体要保持对传统戏曲文化的高度尊重与理解,不宜以“创新”的名义去图解传统;现代戏曲的创排应该保持戏曲“音乐连缀体”的结构与节奏特点,把声腔的贯穿作为一种故事框架结构中的“骨架”,让角色以唱段铺陈为各种接点,来分布人物情节走向与恒定情感表达的轻重布局;“听戏”与“看戏”不可分割,因为戏曲是集“唱念做打”于一体的艺术。

  可以肯定地说,戏曲现代戏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所以现代题材的戏曲创排成了一种“试金石”,以此来检验我们继承与创新的能力和智慧。这样的契机,给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以奔赴和向往的空间与前景。我们从国家层面对戏曲艺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大好环境,只是我们现在还做得不够,离目标还有距离,有待继续努力。

  (郭 宇 作者系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